“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拟立项名单公示,有你的团队吗?
根据《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的通知》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现定于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1月21日,将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拟立项名单进行网上公示。
“逆向考研”搅动研究生招生格局:给考生和院校各自改变的机会
“逆向考研”搅动研究生招生格局:给考生和院校各自改变的机会
(教育部:十年来,高校新增两院院士350多位)
9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十年来,高校新增两院院士350多位,近三次新增的两院院士,高校占比都超过50%。十年来,高校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
上海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初步达成 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等制度成果全国推广
今天下午,市委外宣办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促进党务业务双结合、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高校“双带头人”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率已达97.3%。
上海15所高校、64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国家队
今天下午,市委外宣办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据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介绍,高校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上海15所高校、64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
王平回答,高校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在社会服务方面,支持高校围绕商用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重点领域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攻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助力服务行业产业更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北二外3个项目获资助|智库
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北二外3个项目获资助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日前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并规划部署未来5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以及要落实的7项重点任务。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重大举措,对于\” />
<script src=\"//f2.cri.cn/M00/4F/D3/CqgNOl0-aB2AZ27lAAAAAAAAAAA5883992.jquery172.js
“有组织科研”对高校意味着什么
9月4日,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药物试验。” “学科发展需要有组织地去建设,而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有厚实的学科积淀,这也是高校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优势所在。
高校“有组织科研”要用好“三把钥匙”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影响并决定着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科研组织模式上,学科导向的科研组织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体系的全面发展,在组织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科学研究方面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